2013年的傳統媒體哀鴻遍野,從業人員人人自危,其專屬產品“年終盤點”已沒有多少家堅持做,而是在紛紛考慮如何轉型了。
  不過,很有一些商業機構、行業組織和政府部門等等,卻接過傳統媒體“年終盤點”的遺缺,自顧自地公佈著自己領域或地盤上2013年度的“十大新聞”,林林總總,筆者做了一番不完全統計,至少多達110個以上。
  那些有影響力的大公司,大概有著專屬自己的媒體公關部門或企業內刊,像模像樣地地公佈著自己的“十大新聞”,雖然沒有公佈評選程序,但分析其評選標準,大概經營成就、擴張速度、公司掌舵人的活動是必備三項。無一例外,在筆者所看到的的公司“十大新聞”中,沒有任何負面新聞——或許真沒有。
  行業類“十大新聞”更多,細分起來,既有工商類也有文體類,一般說來,這些“十大新聞”公共性很低。比如,工商類“十大新聞”中,既有鋼鐵業、煤炭業、汽車製造、通信業等認知度稍高的新聞評選,也有茶業、旅游地產等公眾認知度較低的新聞,還有公眾完全不熟悉的,比如蓄電池也評選出該行業的“十大新聞”。最有意思的是“電”,可以分門別類查到水電、火電、核電、光伏發電等領域的“十大新聞”,可謂一網打盡。文體類除了常規的幾大球類之外,公眾不太關註的棋牌類,也有“十大新聞”。值得註意的是,這些評選結果中,有的來自商業網站。業外人士無從置噱,業內人士恐怕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出來。
  政府部門,包括地方新聞機構,評選地方“十大新聞”的勁頭似乎不像前些年那麼大了,在所收集到的地方性“十大新聞”中,層級低的有區縣級,高的有省市級,既有籠統的新聞評選,也有按照工作類別列出的教育、經濟、旅游新聞等。在所看到的評選結果中,無一例外,沒有負面新聞入選。在一個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導致數十人死亡的省份,在所羅列的候選新聞和入選新聞中,這條新聞均未列入和入選。從候選新聞到正式的“十大新聞”,幾乎算是一份耀眼的政績榜單。
  綜合來看,上述100多類的“十大新聞”,整體公信力不高。
  公司企業自己評自己的新聞,如果沒有故意隱瞞可能危害社會公眾的事情,可歸入企業形象宣傳範疇,它當然需要藉此樹立公眾形象,存而不論;一些商業機構進行的行業新聞評選,在誰排第一,誰排第二上,難保沒有利益輸送,再說,也沒有法律規定禁止商業機構進行行業新聞評選。如果有眾多商業機構參與這種評選,最終也一定是公信力較高的機構贏得業界尊重,這是一種市場選擇的優勝劣汰。真正讓人擔憂的是公共新聞的評選,看似羅列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,背後實際是評選機構對待本地人民的真實態度和良知。
  此外,幾乎所有新聞評選,都沒有公佈其評選程序,有的在報道評選結果時,只是聲稱一下該評選是由哪些人士組成的評審小組完成的,有的乾脆就什麼說明也沒有,大有擺出願意相信就相信,不相信就拉倒的派頭。所謂“十大新聞”評選,成了各類機構團體趨之若鶩而公眾視之為雞肋的游戲。
  “十大新聞”應該怎樣評選?似乎沒有定論,有的是編輯部磋商,有的是專家論定,有的是公眾投票。但無論採用哪一種程序,確保其公信力應該是第一位的。除了一些需要表明價值立場和專業水準的評選,其他採用公眾投票,不失為一種最為合理的辦法。比如,香港學友社的做法無疑可資借鑒。
  為加強香港中學生對香港、大陸及國際社會各方面發展情況的認識,提高他們對時事的關註,有助日後在校內推廣公民教育,香港學友社從1992年開始,已經連續舉辦了22屆全港中學生新聞評選活動。以2013年度“十大新聞”評選為例,其辦法是先從參與新聞初選的20所學校所提交的建議新聞事件中,篩選出本年度的30則候選新聞,然後再由來自110所中學的8.2萬人,從候選新聞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“十大新聞”。2013年12月31日結果揭曉,“山西男童小斌斌遭挖眼事件”以逾5萬票,成為今年中學生“十大新聞”之首。
  有關這一評選,學友社分析稱,選舉結果反映學生較關註具話題性及易於理解的新聞議題,而高中學生比初中學生更為關註複雜議題。學友社因此建議學校在通識教育課堂上,加強培育學生整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,並建議不同的社會團體應提供網上教學平臺及教育活動,以支持教師推行通識教育。
  可見,被視為雞肋的“十大新聞”評選,看來也可以做成美味。
  (原標題:“十大新聞”評選:雞肋可以做成美味)
(編輯:SN08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z99xzzbk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